浅谈家庭对孩子早期性格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03
家庭是孩子人生旅程的第一站,对孩子生活态度、行为模式和性格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他们身体比较弱小,外界的环境对他们来说充满了危险, 他们需要不断的寻求家庭的帮助。
这时的孩子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身边的环境进行探索和评估,寻求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行为模式。
在这探索的过程中,
孩子发现大人好像是一个“英雄”,能完成自己无法办的事情,他们羡慕大人的这种能力,希望自己能快些长大,进而能掌控环境和控制他人,降低生存的恐惧和焦虑。在与大人的互动中,
他们也发现“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展现自己的脆弱能赢得大人更多的照顾。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这时孩子将由此领悟到控制他人的两种性格倾向:
一种是获得权力和力量,这是从大人那里学到的方式;另一种是竭尽所能地展现自己的柔弱,让大人意识到如果不小心照顾,他很容易就会遇到危险或不幸。
第一种性格倾向的孩子把自己的发展方向设定为不断增强个人力量、学识和技巧,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而第二种性格倾向的孩子把发展目标设为极力展现自己的柔弱,以获得别人的帮助与照顾。每个孩子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对于不友善的环境让他们感到不安,形成世界充满敌意的不良印象。 如果早期未通过教育逐渐修正错误认知,将随着其不断的长大根深蒂固,融入他的言行举止当中,矫正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早期的教育就变的十分重要。
阿德勒认为孩子的成长环境是由父母决定的,永远不要告诉一个孩子他有多笨、多可恶,因为孩子会把这些话当真,失去解决人生问题的勇气和自信。不自信的人,做事往往很难成功,而遭遇的失败越多,他就越对否定评价深信不疑,觉得自己真的很笨,却不知道,是环境消磨掉了他的自信。而他的行动受到环境影响就会无意识地证实他人的偏见。从而孩子觉得自己没别人优秀,自己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潜力,潜意识里已经默认了前路无望。 孩子的很多错误行为,都能在他生活的环境中找到诱因,例如懒惰的孩子,父母很勤劳,做完了孩子应该做的事。严厉的父母,让孩子不敢说真话,因为说真话意味着要接受惩罚。
- 那该如何应对呢?
阿德勒认为四到五岁是孩子建立起自己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抓住这个时间点全力培养孩子的社会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孩子足够的了解身处环境,从而让其按照既定的轨道发展。
埃里克森也提出四到七岁学龄初期的孩子要面对“主动与内疚”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他将形成主动性,为将来将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因此
尊重孩子的探索欲,多鼓励孩子,如果他做错了,不要一味的指责,引导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他继续尝试,建立起他的自信心很重要。当然对于错过了这一时间段的人不代表他就是失败的,无法改变的,亲人的关心、包容和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是很重要的,如果有机会我们以后来一起探讨。